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一、總則
(一)合作宗旨。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完善創新合 作機制,建立互利共贏合作關係,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二)合作目標。強化廣東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經濟發 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現代 服務業基地;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 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 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 服務中心;推進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 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2 合作基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努力將粵港澳大灣 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 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 群。
(三)合作原則。
開放引領,創新驅動。積極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 高水準開放平臺,對接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集聚創新資源,完善 區域協同創新體系,開展創新及科技合作。
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創新完善 合作體制機制,加強政策和規劃協調對接,推動粵港澳間雙向合作, 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使合作成果惠及各方。
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 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各種生產和生活要素在區域內更 加便捷流動和優化配置。
先行先試,重點突破。支持廣東全面深化改革,探索粵港 澳合作新模式,推動主要合作區域和重點領域的體制機制創新,以 點帶面深化合作,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眼於城市群可持續發展,強化環 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 運營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群品質。
二、合作重點領域
(四)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內地與港澳交通聯繫,構 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揮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3 優勢,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優化高速 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佈局,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綜合銜接、 一體高效。強化城市內外交通建設,便捷城際交通,共同推進包括 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粵澳新通道等區域重點專案建設,打造 便捷區域內交通圈。建設穩定安全的能源和水供應體系,進一步提 升資訊通信網路基礎設施水準、擴大網路容量。
(五)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準。落實內地與香港、澳門《關 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其系列協定,促進要素便 捷流動,提高通關便利化水準,促進人員、貨物往來便利化,打造 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推動擴大內地與港澳企業相互投資。 鼓勵港澳人員赴粵投資及創業就業,為港澳居民發展提供更多機 遇,並為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條件。
(六)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統籌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 完善創新合作體制機制,優化跨區域合作創新發展模式,構建國際 化、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不斷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水準和效率,加 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七)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大灣區不同城市 產業優勢,推進產業協同發展,完善產業發展格局,加快向全球價 值鏈高端邁進。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產業合作發展平臺, 構建高端引領、協同發展、特色突出、綠色低碳的開放型、創新型 產業體系。
(八)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以改善民生為重點, 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和水準,增加優質公共服務和生產生 活產品供給,打造國際化教育高地,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4 人文交流、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推進區域旅遊發展,支援澳門打造 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共建健康灣區,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 機制,建設綠色低碳灣區。
(九)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充分發揮港澳地區獨特優勢,深 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金融、生態 環保及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攜手打造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 支撐區。支持粵港澳共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和聯手“走出去”,進一步 完善對外開放平臺,更好發揮歸僑僑眷紐帶作用,推動大灣區在國 家高水準參與國際合作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十)支持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推進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 海橫琴等重大粵港澳合作平臺開發建設,充分發揮其在進一步深化 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範和引領帶動作用,並複製 推廣成功經驗。推進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建設。支持港深創新及 科技園、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中山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合作平 台建設。發揮合作平臺示範作用,拓展港澳中小微企業發展空間。 三、體制機制安排
(十一)完善協調機制。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推進規劃落地實施。四方每年定期召開磋商會議,協調解決大灣區 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合作事項。
(十二)健全實施機制。四方每年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年度重點工作,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徵求廣東省人民政府和香 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以及國家有關部門意見達成一致後,共同 推動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建立5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日常工作機制,更好發揮廣東省發展和改革 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澳門特別行政區 政府行政長官辦公室在合作中的聯絡協調作用,推動規劃深入實 施。
(十三)擴大公眾參與。強化粵港澳合作諮詢管道,吸納內地 及港澳各界代表和專家參與,研究探討各領域合作發展策略、方式 及問題。發揮粵港澳地區行業協會、智庫等機構的作用,支持工商 企業界、勞工界、專業服務界、學術界等社會各界深化合作交流, 共同參與大灣區建設。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宣傳推介。
四、其它
本協議自四方代表正式簽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五年。經四方 協商同意,可對本協議進行修正和展期。
本協議以中文書就,一式四份。
本協議於 2017 年 7 月 1 日在香港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