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灣區「低空經濟」多優勢率先起航

香港中文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    最新資訊    灣區要聞    記者觀察|灣區「低空經濟」多優勢率先起航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在今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也被業內人士形容為「低空經濟元年」。而在國家「低空經濟」產業布局中,大灣區正成為行業引領者。除了產業鏈、創新鏈的堅實基礎外,灣區已在低空技術產品應用上的探索,包括跨城物流配送、外賣配送、客流運輸等進入實踐層面,並逐步發展形成涉港澳「低空經濟交叉帶」,致力打造具有高度延展性的「低空經濟圈」。據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低空經濟白皮書,到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萬億至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灣區「低空經濟」布局步入快車道

「低空」泛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在1000米以內的空域。從內地首條低空航線「珠海-陽江-羅定」航線開通,到內地首條固定飛往海島的低空觀光航線「珠海九洲機場-東澳島」啟航,到廣州、深圳等城市陸續試點開通低空航線,到「人在家中坐、外賣天上來」的無人機送外賣業務開啟,再到「全球首條跨海跨城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跨越珠江口在深圳與珠海之間成功試航……大灣區「低空經濟」布局步入快車道,具備產業優勢的城市競相入局,瞄準打造灣區「天空之城」。

  作為「雙航展」之城,珠海擁有中國航展、亞洲通用航空展兩大平台優勢,無人機和通用航空產業鏈已形成集聚優勢。目前珠海集聚了無人機飛行器、雷達系統、飛控及導航系統、芯片電池部件等領域上下游企業40多家;珠海航空產業園擁有成熟的通用航空全產業鏈,以中航通飛公司為引領的珠海通用航空整機研製能力全國領先。截至去年,珠海通用航空許可經營企業佔到廣東的逾五分之一。

  深圳、廣州也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無人機生產鏈條。其中,深圳在輕小型多旋翼無人機方面擁有集模具製造、平台開發、產品製造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截至去年底,包括大疆在內的深圳無人機企業達700多家,消費類無人機在全球市場佔比達74%,工業級無人機在中國市場佔比約55%,躋身全球民用無人機最主要的生產基地。而廣州開發區亦集聚億航智能等低空產業鏈企業超45家,「低空10條」是目前灣區「低空經濟」綜合力度最大、產業鏈條覆蓋範圍最廣的專項政策。

  粵港可率先探索跨境通航新模式

 有了珠三角城市群完善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和一流的創新動能作支撐,加上與港澳毗鄰的獨特區位和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都為灣區發力「低空經濟」賽道增添強勁動力。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元,產業合作走廊逐步擴大,觀光娛樂、跨境飛行、城際飛行、空中通勤以及醫療救護、應急救援等「低空經濟」新業態模式快速增長。其中,灣區已逐步發展形成兩條「低空經濟交叉帶」,包括以廣州、珠海和佛山為核心的生產製造業服務帶;以香港、澳門和深圳為核心的生產性金融服務帶,一批直升機公司已在香港、澳門、深圳等長期開展高端擺渡,亦不斷催生新的應用場景。

 由於粵港澳大灣區分屬三個不同區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要求高,有專家建議將灣區打造成全國低空改革試點示範區,逐步調整和放寬灣區城市空中交通的空域飛行規管限制;並推行灣區「無人機空域」統一管理,規劃編制灣區專項「無人機低空作業航圖」,協調解決港澳與內地航空管制差異、軍事航空管制區「禁飛」等問題,逐步實現分層治理。其中,可率先探索跨境通航新模式,研究開通「香港科學園-河套-南沙」等通航線路,為粵港兩地科研人員通關與交流提供更多便利;並探索設立大灣區更多城市的跨境通航線路,打造「跨境通航示範區」。

 

圖為記者方俊明 攝

來源: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