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初創生態

香港中文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    最新資訊    灣區要聞    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初創生態

 

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初創生態

 

報告摘要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與滙豐合作,於2021年中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初創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1,以瞭解大灣區初創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和表現,以及初創企業對大灣區營商環境的意見,從而分析如何加強香港作為大灣區初創平台。

 

調研背景及目的

2019年2月,中央政府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標誌著由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及9個內地城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發展戰略正式啟動。大灣區內匯集了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創新科技於一體,其特別之處還在於其齊集了粵港澳,有3個不同的地方政府管治、有兩種制度、3個司法管轄區、3套關稅政策及3種貨幣。正正是這項特色,給予大灣區在促進人員、資金、貨物、資訊的有序流動,帶來挑戰及機遇。《綱要》更明確支持粵港澳在創業孵化、成果轉化、國際技術轉讓、科技服務業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建立國家級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粵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基地等平台。 

 

2021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為2021至2025年的發展提供藍圖和行動綱領。《十四五規劃》確立了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角色和重要功能定位,以及在多個重要範疇的發展空間和機遇。除了鞏固及提升香港4個傳統中心持續發展,即國際金融中心(包括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 國際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的業務) 、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以及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外,更首次加入提升、建設和發展4個新興中心,支持香港成為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興地位。

 

在《綱要》及《十四五規劃》的布局下,為香港的初創發展及創新科技帶來龐大的機遇。為瞭解目前大灣區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的發展狀況,香港貿易發展局及滙豐合作進行一項關於香港作為大灣區初創平台的研究,目的是收集大灣區內初創企業對大灣區營商環境的意見,以及瞭解大灣區初創生態系統的主要趨勢和特徵,從而分析如何加強香港作為大灣區初創平台。 

 

這次調研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兩種方式進行。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於2021年8月至9月以網上及電話問卷,成功訪問308家於2016年或以後成立、並在大灣區設立公司總部或辦公室的初創企業,以瞭解大灣區初創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和表現,以及業界對香港作為大灣區初創平台的看法。同時,與10位不同持份者 – 包括大灣區初創企業的始創人、企業孵化器和初創支援平台管理層等進行深入訪談,以瞭解不同持份者對香港作為大灣區初創平台的看法,並作重點案例分析。是次研究涵蓋大灣區初創圈的主要行業,包括生物科技、資訊科技與硬件製造、創新與專業服務、新經濟和新零售。報告對問卷調查中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並從深度訪談中收集到的見解進行整合。 

 

大灣區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

初創企業為社會帶來創新科技、產品或服務,也為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大灣區內各城市政府通過不同的政策措施和資助計劃,致力培育初創企業,從而提升城市競爭力。同時通過政策鼓勵研發、匯聚創科人才和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利合作、錯位發展。 

 

大灣區聚集大量創投資金、本地和海外優秀科研人才;加上先進的科技基建及豐富的創業資源,支持初創企業蓬勃發展。根據《2021年全球初創企業生態系統指數報告》,大灣區兩個城市位列全球50名之內,包括第21名的深圳及第32名的香港。以創新科技驅動經濟增長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由香港、深圳及廣州的創新及科技業組成的廣深港科技集群,是亞洲一個戰略性商業平台及科技交易市場,也是一個日益壯大的本地研究集群。根據《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以專利及科學刊物數量計算,廣深港科技集群已成為世界第二活躍科技集群。 

 

為進一步促進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交流和合作,廣東省發布《關於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的實施方案》於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3個自貿片區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及在2025年,於珠三角九市各建立最少1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因此,大灣區擁有發達的經濟、領先的創新能力、活躍的創新創業氛圍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初創企業創業的理想地點。在大灣區建設的帶動下,區內11個城市將發揮各自的優勢,促成區內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推動區域初創企業生態協同發展。這次調查顯示, 81%受訪初創企業對大灣區的創業生態系統表示滿意。 

 

大灣區創業者與初創企業的特徵

近年大灣區各城市的政府、大學及專上學院都積極重點培育校園初創,通過資助鼓勵師生團隊把其創意理念結合研究成果,轉化為對市場及社會具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例如,香港創新科技署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澳門大學發展基金會的「創新創業資助計劃」、深圳大學創業園的「大學生創業專項扶持資金」等。因此,大灣區內的初創生態圈充滿高學歷和年輕的創業者。是次調查顯示,接近所有(97%)的創業者擁有大學或以上的學歷,有21%和10%更已經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創業者除了擁有高學歷外,亦有年輕化的趨勢。當中20%的創業者只有22至30歲,61%的創業者年齡介乎31至40歲。 

大灣區作為中國最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地區之一,其廣闊的發展前景也吸引了來自海外的優秀創業者落户。不少來自海外的創業者接觸大灣區的契機源於被原本受聘的公司外派到大灣區工作,因而深入瞭解大灣區的營商環境和產業運作模式,並認識到大灣區的市場機遇,因此吸引他們到大灣區創業。 

 

大灣區創業生態系統的優勢和弱點

受訪初創企業對其總部所在的城市進行評分,當中深圳的初創企業對當地的整體初創生態系統滿意度最高,其次是香港,廣州排第三。在支持初創企業發展的4項範疇中,包括「科研環境」、「營商環境」、「資金支援」及「創業支援」,各城市有各自的獨特優勢和弱點。 

 

科研環境方面,深圳擁有國家級的「科研設施」及充裕的「研發人才」;而香港除了本地大學培育的專業人才外,更吸引世界各地多家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進駐,深港兩地能進一步協同發展,把科研成果產業化。不過,香港與深圳的初創企業都面對「人力成本」高昂的問題,增加了營運壓力。 

 

營商環境方面,深圳初創企業對「資訊和資金流通自由」的評價頗高。除了資訊和資金可在國內迅速流動外,深圳企業更可以便利地利用鄰近香港的國際化體系聯繫境外。香港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配套十分成熟,專業人員具備海外及內地市場的專業知識,因此,香港初創企業對香港的「專業服務」的評價最高。 

 

資金支援方面,深圳、廣州及香港的初創企業對當地的「私營資金」和「政府及公營資金資助」的滿意程度差距也不大。然而,資金不足是初創企業面對的主要挑戰之一。 

 

創業支援方面,近年大灣區的創業氣氛濃厚,區內有不少孵化器和創科園區為初創企業提供創業指導及場地支援。不過,深圳、廣州及香港的初創企業都期望,當地政府能完善激勵創業的機制,發揮先導者角色,率先使用初創企業發明的創新產品和服務,藉以增加社會對初創企業的信心。 

 

挑戰與機遇

大灣區人口超過8,600萬,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商機。然而,調查發現大灣區初創企業目前面對的主要困難包括資金不足、難以尋找投資者及難以獲取客戶信任。只有約三成的受訪初創企業有意在未來3年進一步擴張銷售市場,主要原因包括資金不足、市場不確定性、以及市場競爭激烈。新冠疫情持續,亦窒礙了部分初創企業擴張的步伐。 

 

話雖如此,大灣區初創企業對發展前景仍感到樂觀,71%受訪者預計公司收入在未來3年增長達25%或以上。按行業區分,生物科技的預期增長速度最快,近三成生物科技的初創企業預計公司收入在未來3年增長達100%或以上。疫情的影響下,全球各地越來越注重生物科技的發展,從而為生物科技初創企業創造新機遇。 

 

大灣區內匯集了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創新科技於一體,各市憑著自身優勢融合發展,定能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初創生態系統的競爭力。香港作為大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具有優勢,再加上香港定位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將為大灣區創科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受訪者在深度訪談所發表之言論只為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貿易發展局或滙豐之立場。香港貿易發展局或滙豐對受訪者言論內容之準確性、完整性及適時性概不負責,若因上述內容產生或引致任何損失,香港貿易發展局或滙豐亦毋須負上責任。

備註:以上文章源自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與滙豐合作的調研項目:《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初創生態》。

按此閱覽報告。

 

資料來源:hktdc.com